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 ,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
5、通过实际操作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 、水、玻璃杯、小镜子 、水盆、硬币、手电筒
2 、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 、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
活动过程:
一 、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 ,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 、月光、星光、灯光 、闪电光、x光、火光 、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
★自然光:像太阳光 、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 、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 、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 ,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 、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 ,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 、水盆里的水 。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 ,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 ,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 ,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 ,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 、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 、装饰、用作信号等 。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 、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 、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 、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 ,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 ,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 ,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力及其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联系。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
2 、雨鞋、运动鞋、凉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 、《健康歌》音乐磁带。课件:走冰、滑板车、汽车
4 、彩笔、鞋底(五花纹)图样与幼儿人数等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
讲述小强只穿了丝袜跟妈妈比赛爬长城输于妈妈的故事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 、感知体验、尝试操作。
1、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 ,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2 、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
请小朋友两只脚都穿这鞋子跳舞 ,会有什么感觉?
3、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秘密:花纹
4、言语活动:比较鞋底花纹的式样
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例如:我鞋底的花纹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线,像蚯蚓鞋。我鞋底的花纹是一粒一粒的,像小圆点。
5、操作体验:
(1)请小朋友一只手套一只鞋子 ,在地上摩擦,感觉一下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鞋底有了摩擦力,我们走路就不那么滑了 。
(2)交流故事的因果
小强只穿着丝袜爬长城为什么比不过妈妈?
结论:鞋底有花纹,摩擦力大 ,走路就不滑;丝袜很光滑,摩擦力小,走路就很滑。
6 、生活联想:
播放课件:
1、为什么冬天在冰上行走容易摔倒?
2、为什么汽车行驶是非常稳又容易刹车?
3 、为什么滑板车在路上滑得快?
言语活动:在生活中 ,你还知道哪些是滑的?哪些是不滑的?
7、自我设计:
请幼儿在鞋底上设计自己最喜欢的花纹。
三、情感教育:
把自己设计得漂亮鞋底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播放音乐《娃哈哈》,幼儿手拿作品走出教室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 ”现象;
2 、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 ,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 、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 ,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
活动过程
1 、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 ,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2、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你们猜猜看 ,如果把这些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表达)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 ,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 、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
3、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4、表述结果 ,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 、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
活动延伸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 、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幼儿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知之不多 。这一活动就是利用幼儿对溶解现象的一定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拓展他们的认识,验证他们的猜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展探索能力。
2、探索一些植物果实生长的地方。
3 、了解植物果实生长的多样性 。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果实:苹果、西瓜、土豆 、藕、山芋、萝卜 、菱、荸荠、梨 、草莓等。
2、幼儿记录表每人一张 ,大记录表一张。
3、实物投影,录像 。
4 、游戏准备:植物果实若干,一棵树、一盆泥土、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几种果实 ,让幼儿观察。
1、分别出示苹果、西瓜、土豆 、藕
2、提问:你知道它长在哪里吗?
3、幼儿间自由讨论
4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
5、教师小结:苹果是长在树上的,西瓜是长在地面上的,土豆是长在泥土里的 ,藕是长在水里的。
二、观察探索各种果实,并记录。
1 、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果实,请你们去观察一下 ,说说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2、出示记录表
要求幼儿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
3、幼儿自由探索记录。
三 、总结记录结果。
1、出示个别幼儿的记录表
2、请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说说每一种果实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2 、出示大记录表,并根据总结结果作好记录 。
3、教师小结
通过记录结果,幼儿知道了有的果实长在树上 ,有的长在地面上,有的长在泥土里,还有的长在水里。让幼儿了解植物果实生长的多样性。
四、游戏活动 ,把它们送回家。
游戏规则:(出示一棵树、一盆泥土 、一盆水)长在树上的果实贴在树上,长在地面上的放在泥土上,长在泥土里的埋在泥土里 ,长在水里的放在水盆里 。
1、幼儿根据自己拿到的果实,把它们送回家。
2、请幼儿相互检查游戏结果。
五 、观看录像,了解无土栽培
科技在不断发展 ,让幼儿知道有些农作物离开了泥土也能长出果实 。
活动建议: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收集一些植物的果实,与同伴说说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设计意图
班上开展《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活动,配班男老师和小朋友开玩笑说:“可不能随便乱吃 ,这些种子吃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哦! ”结果不少小朋友信以为真。由此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在家吃瓜果也总是特别小心,如果偶尔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会哭半天,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苦口婆心地解释半天 ,他仍将信将疑 。看来,这个在大人眼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却是孩子们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为了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 ,解决孩子当下的困惑,我设计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精灵》。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认识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 ,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在互动小游戏中产生探索种子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胸前贴有写上名字的胸牌;标有“yes ”和“no”的空白展板两块 。
2.食品及餐盘;PPT及播放设备;小花盆和魔豆。
活动环节
1.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1)交代品尝要求。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食品给小朋友吃,品尝的时候魏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 ,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签的时候。注意卫生,吃完将垃圾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第二 ,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种子 ”,请把种子收集好送给老师 。能不能做到?
(2)分组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2.分享“秘密”,了解种子的作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
师:你们收集到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它的子儿就是它的种子吗?
师:有的人品尝了火龙果 ,发现火龙果的种子了吗?
师:还有人吃的是什么?它有种子吗?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播放PPT课件。)
师:魏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 ,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 ,用来吃;而种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3.依托绘本,自主选择
(1)幼儿讨论:小胖猪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小胖猪最近就碰到一个问题——它吃瓜的时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师:猜猜小猪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师:小胖猪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出示小猪头上有木瓜树的)小猪希望头上真的长出一棵木瓜树 。他为什么愿意头上长树呢?
(2)玩游戏《yes or no》 ,了解植物的种子长大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猪的愿望会不会实现?我们来玩一个“yes or no”的游戏吧,认为小猪愿望会实现的人把你的胸牌贴到“yes ”这一边,认为不会实现 ,就送到“no”这边。
(集体玩游戏《yes or no》 。)
师:你选择的是什么?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老师讲述《子儿吐吐》的部分故事内容: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地躺着。满心期待头上长出木瓜树的胖脸儿,怕树长不直 ,连床都换头睡呢!他所做的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树好。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 。其实 ,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没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树长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 ,怕这一摸,树反而不长了。天亮了,该可以了吧?他紧张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 ,往头上摸——?)
师:有没有长出树呢?(再次玩游戏《yes or no》 。)
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 、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 ,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
4.播放动画,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让我们再来玩一次《yes or no》的游戏,请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 ,然后作出选择。
(2)观看PPT,了解人类的种子——精子和卵子。
师:妈妈肚子里有一粒“宝宝种子”,它是两粒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的(PPT) 。一粒种子叫精子 ,住在爸爸的身体里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妈妈的身体里面。当精子和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相遇,它们就会成为好朋友 ,紧紧拥抱,然后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一个小宝宝。
5.种植魔豆 ,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种子不能在我们肚子里长大,但许多动物的宝宝种子却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种子的世界真巧妙 。正是因为有了小小的种子 ,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每一粒种子精灵。
师: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它,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那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案例评析
本节活动中巧妙利用绘本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 ,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是又不失“科学味 ”,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1.绘本巧妙利用
绘本《子儿吐吐》和课题不谋而合 ,但是,如果把绘本故事全部呈现给孩子,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讲述故事 ,那样就偏离了科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了绘本阅读。所以,我只抓取了绘本中的典型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 ,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又不至于削弱活动中的“科学味” 。
2.游戏灵活渗透
本次活动的组织以“谈话为主”,感兴趣的孩子会一直追随话题 ,争先恐后地发表建议,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容易游离于话题之外,所以恰当 、科学地选用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引导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在活动中渗透了游戏《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 ,也让孩子在“猜想和选择”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像,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3.环节层层递进
种子有什么用?植物的种子能在肚子里长大吗?有没有一种种子可以在肚子里长大?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 ,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 ,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身心和谐发展 。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很好地处理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1)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活动选材第一源于自己的儿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第二源于自己班级的孩子。及时捕捉这一契机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获得初步感知,对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2)活动和操作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准备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经验的积累是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预先让孩子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顺利进行了与新知识的对接 。(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真实而温暖 ,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毫无做作之感。老师通过由浅人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 ,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 ,猜想结果,陈述理由,孩子们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一、 活动目标:
1、 探索吹泡泡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发生变化。
2 、 积极投入活动,大胆尝试,能用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
3、 感受成功的快乐 ,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水桶 、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粉 、洗发水、水 。
2、各种吸管 、抹布。糖、醋每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三 、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教师对每组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
(教师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绪,都试着来抓泡泡。)2.师:你们也想吹泡泡吗?那么 ,我们一起来做好吗?
(在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幼儿自己制作吹泡液的愿望。)3.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呢?
教师:原来洗衣粉、肥皂、洗发水 、沐浴露、洗洁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后都能制作成吹泡液 。
二、幼儿实验(一) 尝试制作吹泡液1. 师:老师准备了肥皂粉 、肥皂、洗发水、沐浴露 、洗手液(边说边出示)你们可以任意选一种来制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干净又快,而且用完的东西都能放回原处 ,做成功后马上回到座位上,好吗?
(在制作吹泡液材料的选择上,我大量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 ,就是这些东西都能制作吹泡液 。同时渗透了操作常规,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2. 幼儿实验。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制作的材料 ,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了制作吹泡液的方法 。)3. 师: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经制作成功了?
(1) 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吹泡液的?怎么做的?
(2) 和他一样,用XX来制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谁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3) 有没有不成功的呢?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和幼儿一起观察他的吹泡液来找不成功的原因,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请不成功的幼儿把吹泡液拿上来观察 ,请其他制作成功的幼儿来原因。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那怎么做才能作成功呢?
师:好,那过一会你再试一下!还有谁没有成功?我们来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谁来帮他想办法?
师:那你再试一试!还有谁没有成功的!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让我来试着吹一下,好吗?(老师在试吹的过程中吹出了泡泡。)师:这是怎么回事?
师:应该怎么吹呢?
师:好,用他们教你的办法再来试一试!好吗?
(二) 尝试用不同的管子来吹泡泡 ,发现问题 。
1. 师:这次我们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别来试吹泡泡。你们猜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会一样吗?(请幼儿猜想)师:好,那就来试试吧!刚才吹泡液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么原因,赶快该一下再来试吹 ,好吗?
2. 幼儿试吹。
师:为什么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为什么两根细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呢?
(三) 尝试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发现问题 。
1. 师: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样东西,在试吹一下 ,看看有什么变化?
2. 师出示生活中经常看见的食糖和白醋。
师: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种,看看有什么变化?记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 幼儿实验4. 师:你们都试了吗?
(1) 谁放了什么?(放了糖)你们有什么发现?
(2) 谁放了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三、 结束:
引起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1. 师:吹了那么多次的泡泡 ,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一般的情况下泡泡吹出来都是圆的,但是比克曼世界里的气泡吹出了不同形状的泡泡来,我们一看吧!
2. 幼儿观看《比克曼的世界》 。(内容:气泡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有方形的、有拱形。)3. 师:泡泡还可以吹出方的和拱形的。吹泡泡好玩吗?但是泡泡吹出来会怎样?有个小哥哥,他有好办法不让泡泡破,我们再来看看!(看录象)(内容:小哥哥戴着羊毛手套来玩吹出来的泡泡,既不破 ,又能拍 。)4. 师:我也来试试!(老师把吹出的泡泡,用穿着毛衣的胳膊去抛抬)为什么泡泡没有马上破而且还在跳舞呢?请你们也回去试试,再来告诉大家!
(通过电教化的手段 ,激发幼儿新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泡泡吹出来是圆的,但是泡泡有时吹出来不一定都是圆的。在改变一定的条件下 ,泡泡还可以吹出其他的形状 。)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