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气节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但与什么时期
“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 、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结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 ”已经完全确立 。
民俗学家刘魁立说,过去常说我们的历法是阴历 ,实际上,我们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即是阳历的部分 ,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 、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阳影响,其次是海陆地形差异性分布等因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说 。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 ,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的雨热运动规律的承认。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严火其说,“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意义 。”
“立春天渐暖 ,雨水送肥忙 ”。农耕文明的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点,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 。“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西伯利亚冷空气双重影响 ,我国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严火其说,“二十四节气 ”主要指导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也深深影响着东亚国家 。韩国 、日本有很多与我国相似的习俗。
现代生活重要坐标
屋外大雪漫天 ,屋内瓜果飘香……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能力增强了,设施农业、大棚蔬果等让我们不再受节气的严格制约。
“但农业生产还是要以利用自然为前提 ,我们这片土地上雨热变化和大的季风变化的特点没有变,‘二十四节气’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严火其说 。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比如“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 ,至今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今天有的地方,仍有相关节气的活动,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远足踏青 、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有的地方仍把冬至等当作节日一般度过,比如非遗项目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 、苗族赶秋等 。
“二十四节气 ”和相关活动 ,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 ,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二十四节气 ”进入小学课程 ,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传承文字遗产焕发新活力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 ,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 ,由“二十四节气 ”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 ,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 ,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 、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
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 ,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 ”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十四节气讲的是什么?
1 、凝聚智慧结晶
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道尽了岁月的沧桑。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为着生存想出了各种可行的方法。农耕时代,要有好收成,光靠风调雨顺远远不够 ,还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应该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位置划分。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是智慧的结晶。
2、拯救式微文明
这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 、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现代少有,能完全记住全部节气,节气并非平平常常的一天。申遗的成功 ,提醒大家不要遗忘这项古代文明,拯救式微文明。
3 、捍卫文化地位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还特别威武 。因为,捍卫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你不申遗,周边国家也会申遗。属于自己的文化 ,就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捍卫 。即便说这是“先下手为强”也没有关系。像拔河、端午等等及早申遗成功的话,就不会有像韩国那样的国家蠢蠢欲动、侵占他国文化了。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 。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国农历 ,遵循“二十四节气”作息,并随着中国中原朝廷改换历书,曾经先后使用《元嘉历》、《麟德历》 、《大衍历》、《五纪历》和《宣明历》。
之后 ,日本开始使用更适用于本土、并且由日本人编写的《贞享历》 、《天保历》等。按照“二十四节气 ”所定的日本本土节日叫做“杂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本就是按照地球公转所定的,因此仍旧按照传统算法依照节气定日期。
例如:日本杂节中的“节分 ”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前一日;“彼岸”是包括春分、秋分的一个星期等等 。在当代日本 ,春分日还被定为公共假日。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节和十二气,是农历里边表示时季更迭的。它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它由最开始的春分秋分逐渐确定到二十四个节气 ,反映了地球的回归运动和暑来寒往。一月有一节一气,如果阴历里边有一个月是出现了有节无气,那么这个月叫做闰月,如果阴历的这个月是有气无节那么 ,这个月不算闰月。
通过二十四节气可以预知最近几天的天气,天要变冷还是变暖,最近是要下雪还是要下雨 。它也指导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农业发展 ,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便是现在21世纪,我小的时候,家里还种着地 ,每到特定的节气,家人都要带着我去干农活。现在虽然不种地了,但是没事看看日历 ,发现春夏秋冬的标注,也会意识到最近会有温度变化,注意自己穿衣饮食的改变 。
小学的课本上就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课文 ,还要求背诵,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不能抛弃,尽管这东西背了会忘,但是要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关于它的还有二十四节气歌 ,各类的对联,谚语和诗歌。每个节气都有每个节气的故事和习俗,在此也不一一赘述 。
如今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并把它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让它与时俱进。让它继续为引导未来的农业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发光发热 ,为我们的时代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