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我国地势状况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未命名 2025年10月20日 18:03 49 青白

地理规律总结

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 、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意义(两端、中间)

区位(自然 、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 、环境)

措施(生物 、工程、技术)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 、季节组合)

气温特征(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年较差 、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 、气候、土壤、水源 、生物)

☆ 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①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 、丘陵或以高原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

例如: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

喀斯特地形广布 ,地形崎岖,多山间坝子;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 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 ,日照时数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 ,日照时数长;

3.昼长;

☆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 ,削弱作用小;

2.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阳高度(即纬度):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能)的因素

1. 大气削弱作用: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2. 日照时数: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3. 纬度(即太阳高度);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

①降水少 ,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时数长;

②地势高 ,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

因为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 ,削弱作用大,日照时数短;

☆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一纬度地区: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 ,包括

①地形地势:海拔高 ,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②海陆位置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小于陆地 ,沿海小于内陆;

冬季,海洋大于陆地,沿海大于内陆;

③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 ,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

④植被状况: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

⑤天气状况:白天晴天大于阴天,夜晚晴天小于阴天;

☆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地区小 ,高纬地区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即阴天小于晴天;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

气候的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 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 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 下垫面: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 ,林地小于沙地 ,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4. 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

☆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 赤道(南北纬10?之间)多雨带: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全年雨量充沛;

2. 副热带(南北回归线附近至南北纬30?之间)少雨带:

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 ,常年干旱;

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及台风影响,降水较多;3. 温带(南北纬40°至60°之间)多雨带:以亚欧大陆为例

大陆西岸 ,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东岸 ,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 ,降水比较少;

4. 极地少雨带:两极地区受极地高压影响,全年降水少;

注意,除上述地区外 ,还有: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控制 ,一年中分湿季和干季;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高压带少雨 ,低压带多雨;西风带多雨,信风带少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

2. 下垫面:地形——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减湿作用;

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离海越来越远 ,降水逐渐减少;

临海迎风岸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

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较强 ,降水较少;

☆ 分析某地的气温特征

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从气温的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 、年较差、日较差大小去加以分析;

例如:该地处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南北纬30°之间),则终年高温;

该地处于亚热带地区(30°至40°之间) ,则冬温夏热;

该地处于温带地区(40°至60°之间) ,则大陆内部和东部冬冷夏热,大陆西部冬温夏凉;

该地处于亚寒带地区(60°至70°之间),则冬季漫长而寒冷 ,夏季短促而凉爽;

该地处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70°至90°之间),则终年严寒;

☆ 分析某地的降水特征

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从降水总量、雨季长短 、季节变化去加以分析;

例如:从降水的季节变化来看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

又如: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征有何不同?

前者比后者雨季更长 ,年降水量更多;

☆ 分析或比较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从气温 、降水以及气温与降水的季节组合状况去描述;

可先判断该地属于何种气候类型然后再去分析气候特征,因此要记住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 ,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凉,终年比较湿润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热,温差大 ,降水少;

☆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方法

1. 判断南北半球:看最冷月均温出现在7、8月份还是1 、2月份?

最冷月均温出现在7、8月 ,则位于北半球,7、8月为夏季,1 、2月为冬季;

最冷月均温出现在1 、2月 ,则位于南半球,1、2月为夏季,7、8月为冬季;

2. 根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15℃ 热带气候(4种)

最冷月气温 0℃~15℃ 亚热带气候(季风或地中海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 -15℃~0℃ 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根据降水季节变化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

温带——温带季风气候(400~800mm)

冬雨型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热带沙漠气候(<250mm)

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250mm)

☆ 气候类型特例(非地带性现象)

1.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 十 山地迎风坡 十 沿岸暖流 ”;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

2.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 ,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 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较近 ,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 ,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 、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

5. 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 各大洲地形特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亚洲: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

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纬度的对称分布及起伏和缓的地形 ,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欧洲:南北高中间低 ,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并由西向东大陆性逐渐增强;

北美洲: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

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

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 ,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

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 ,降水少;

大洋洲: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 ,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

西侧背风坡,降水少 ,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冰雪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的原因之一;

万股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