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感冒有哪些中药处方?
①补中益气汤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适用于气虚型和阳虚型感冒。
[处方]黄芪18克 、人参8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 、当归6克、陈皮6克、升麻6克 、柴胡6克 。
[用法]水煎服。每服10~15毫升,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如果下陷甚者 ,加重人参用量为15克,再加入山萸肉12克;若少腹下坠或有痉挛表现者,重用升麻 ,用量为24克;若腹中痛者,加入白芍10克,延胡索8克;若风湿相搏,全身疼痛 ,则加入防风12克,羌活10克,蒿本9克 ,苍术12克 。
②参苏丸
[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适用于气虚型感冒。
[处方]党参75克,紫苏叶75克 ,葛根75克,前胡75克,茯苓75克 ,半夏(制)75克,陈皮50克,枳壳(炒)50克 ,桔梗50克,甘草50克,木香50克 。
[用法]上11味,粉碎成细粉 ,过筛,混匀。另取生姜30克、大枣30克,分次加水煎煮 ,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 ,即得。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
③玉屏风散
[主治]气虚弱 ,肌肉松软,汗多不止,精力不振 ,不爱户外活动,脉软弱无力,经常感冒者。
[处方]黄芪15克、防风12克、白术10克。
[用法]可酌加山药12克 、牡蛎10克、太子参10克等同煎饮服 。
体虚感冒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风热 感冒 为病名。指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风热感冒的 中药 方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风热感冒的中药方子
风热凉散方
处方防风、荆芥 、苏薄荷、霜桑叶、淡竹叶 、连翘、生山栀、广橘红 、枳壳、桔梗、炙草 、莲须、葱白头 。
功能主治风温之轻者。
用法用量
凡羌、独、柴 、前、芎、芷 、升、葛 ,随证可加。
注意独不得用桂枝 。
摘录《不谢方》
风热散
处方川芎 白芷 石膏(煅)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散风 清热 。主治风热头痛 。
用法用量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二
感冒汤1号
处方桑叶9g,桑枝30g ,苇根30g,菊花9g,淡豆豉15g ,山栀9g,连翘15g,金银花15g ,忍冬藤24g,蔓荆子9g,薄荷6g ,甘草3g。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主风热型感冒 。发热,汗出,头胀痛,周身骨节酸痛 , 鼻塞 ,流浊涕,口咽干 ,小便黄热,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上为1剂 ,若病重者,可1日服2剂。分头煎、二煎,每隔4小时服1次 。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风热感冒吃什么?
1 、荸荠
适宜风热感冒之人 咳嗽 痰黄 ,咽喉肿痛,口干作渴者食用。它有清热、化痰、止渴的效果,或生食 ,或煮食,或榨汁饮用均可。若与海蜇皮一同煎水喝,其化痰止咳作用更好 。
2 、绿豆
绿豆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它具有清热 解毒 的功效。如果你是患有外感风热的、痛舯丹毒以及暑热内侵等热性 疾病 的患者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不妨可以服用绿豆,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哦。要避免绿豆吃得过于寒凉,不一定要喝绿豆汤 ,可以选择另一种吃法,也就是吃绿豆粥 。
3、苦瓜
苦瓜味苦 、无毒、性寒,入心、肝、脾 、肺经。有清热祛暑、清热解毒、解劳清心 、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如果感觉自己暑热烦渴 ,身上长痱子等情况都可以尝试在夏季餐单中加入苦瓜 。
4、豆腐
感冒时选择高品质的蛋白质能增加身体修复能力。高品质的蛋白质包括豆腐。豆腐 营养 丰富,有? 植物 肉?之称。豆腐味甘微寒,能补脾益胃 ,清热润燥,利小便,解热毒 。豆腐可以单独成菜 ,也可以作主料 、辅料;煲汤、煎炸、清炖无一不可。
5 、冬瓜
中医 认为冬瓜性凉,味甘淡,入肺、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 、降暑解火的功效 ,是风热感冒患者的良好食物。煲冬瓜汤时,最好把冬瓜皮洗净,连皮带籽入锅煮汤 ,利尿效果更好 。
6、莲藕
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 性病 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 、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食用莲藕要挑选外皮呈黄褐色、肉肥厚而白的。如果发黑 ,有异味,则不宜食用 。
7 、丝瓜
丝瓜可以算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中医认为丝瓜性寒、味甘,入肝 、胃经 ,具有消暑利肠、清热解暑、去风化痰 、凉血解毒的功效。除此之外,如出现痰喘咳嗽、乳汁不通、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食用丝瓜来辅助治疗 。
8 、萝卜
萝卜中所含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且萝卜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患者最为合适。
9、菊花
白菊花具有散风热 、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 ,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等症 。其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 的作用,故对高血压病人更为适宜。
10、梨
梨性凉,味甘,可以生津 、清热化痰。对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咳嗽出痰等症状都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风热感冒患者 ,可以用生梨一个,洗净连皮切块,加冰糖炖水口服 ,会有很好的疗效 。
血虚感冒有哪些中药处方?
(1)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常方]葳蕤汤加减
[方义]方中以白薇清热和阴,玉竹滋阴助汗;葱白 、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 、大枣甘润和中。阴伤明显,口渴心烦者 ,加沙参、麦冬、黄连、天花粉清润生津除烦 。
[处方]生葳蕤9克,生葱白6克,桔梗4.5克 ,东白薇3克,淡豆豉12克,薄荷4.5克 ,炙甘草1.5克,红枣2枚。
[用法]上药煎服,分温再服。
[加减]若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 、竹叶、天花粉;若咳嗽咽干 ,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 、瓜蒌皮;若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若大便干燥,加生地 、玄参 。
(2)阳虚感冒
[治法]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常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义]以附子温少阴之经 ,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 ,是汗剂之重者。?
[处方]麻黄50克(去节),细辛20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1000亳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 。去上沫。纳药煮取300亳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日三服 。
[加减]若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3)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常方]参苏饮加减
[方义]药物以人参、茯苓 、甘草益气以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半夏、陈皮 、桔梗、前胡宣肺理气、化痰止咳;木香、枳壳理气调中;姜 、枣调和营卫。
[处方]人参10克、紫苏15克、葛根15克 、前胡12克、姜半夏10克、云苓15克 、陈皮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 、木香10克、甘草6克、大枣4枚 。
[用法]上药煎服,水2盅 ,生姜3片,煎1盅,不拘时服。
[加减]表虚自汗者 ,加黄芪 、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气虚甚而表症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解表。凡气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 ,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以防感冒 。
(4)血虚感冒
[治法]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常方]七味饮
[方义]葱白七味饮系补血药与辛温解表药并用 ,故为治血虚外受风寒症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兼见血虚或失血病史为主要依据。
[处方]葱白(连根切)9克,干葛(切)9克 ,新豉(绵裹)6克,生姜(切)6克,生麦门冬(去心)9克,干地黄六9克 。
[用法]劳水800毫升 ,以勺扬之100毫升。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渣,分3次温服 ,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 。
[加减]若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若热重 ,加银花 、连翘、黄芩;如恶寒较重,可酌加苏叶、荆芥;若出血未止,可酌加阿胶珠 、藕节、茅根、白及之类;胃纳不佳 ,可加陈皮理气健胃,使药症尽合。
①荆防四物汤
[主治]疏风散寒,养血和血 ,故宜于血虚外感风寒之症。
[处方]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 ,生黄芪15克,何首乌10克,白蒺藜10克 ,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5克 ,甘草3克 。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 ,不拘时服。里热加赤芍10克,丹皮10克。若减防风,加桑叶 、银花、连翘等 ,对于血虚兼感风热之症,颇为适宜。
②桂枝四物汤
[主治]益气和营,温经通痹,故宜于血虚外感风寒之症 。
[处方]黄芪18克 ,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 ,大枣6枚。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 ,不拘时服。如果气虚甚,黄芪用量改为30克,加党参18克;如果血虚甚 ,加鸡血藤18克,当归12克;如果风邪明显,加防风12克 ,荆芥12克;如果兼有痰湿,加法夏12克,白芥子10克,白附子8克;如果麻木甚 ,加全蝎4克,僵蚕8克 。
③当归川芎汤
[主治]营血虚滞症。四物相配,补中有通 ,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 ,使营血恢复。
[处方]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 ,川芎8克 。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 ,温服。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若血虚有寒者 ,则加肉桂粉4克;炮姜4片克;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 ,阿胶10克。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