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游资讯文章正文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精选范例【四篇】

手游资讯 2025年09月29日 02:59 5 辰钰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一

观察时间:

一、情况摘述

王其森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 ,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他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1:自选图书时 ,王其森总是总在小椅上 ,不肯去选图书,只是吸手指头 。

观察2:吃饭时,王其森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 ,可能还想要点,他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 ,他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 、成因分析

王其森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王其森从小跟着爷爷长大 ,爷爷没文化,不会说普通话,教育的方法也不好 ,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不强 ,孩子的学习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 ,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他偶尔说一句话 ,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他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 ,缩短与教师的距离 。

首先向他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他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他交流 ,来园时牵牵他的小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眼神里有了光彩 ,早晨来到班上时不再扭扭捏捏了,不再拉着妈妈不放了,有时还能看见他高兴的笑脸 。

2 、创造条件 ,让王其森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 ,偶尔王其森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他的话语 ,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他多说话 ,老师抓住与他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他说话,“其森 ,你会自己穿衣服了 ”。王其森说:“妈妈教我穿的 。”“其森,你和小朋友牵牵手做游戏吧。”王其森说:“我想和林岗牵手。 ”只要老师说一句,他就会顺着你的语气说 ,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

四 、启示

一个月来,王其森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每天来园不再哭哭啼啼了 ,有时还会闹一闹呢 ,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还能主动的参与集体活动。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们会更加多对他引导,让他快快长大。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二

一、情况描述:

经过一个月的教育,王其森进步较明显 ,但他有一个坏习惯,极爱吸手指 。他不仅在睡觉的时候吸手指,就是在平时学习、游戏甚至吃饭时也都会把手指放在嘴里不停的吸 ,他的手指已经被吸得发白 、脱皮了,大拇指的外侧因为长期频繁的吸还长出了一个红红的硬硬大疙瘩。

二、成因分析:

我找王其森的父母了解情况,他的父母说 ,王其森从两个月起就喜欢吸手指头,父母开始没太在意,而且又不经常带他 ,长期跟着爷爷 ,老人又不重视这个问题,没想到却使他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为此他的父母很着急,虽然用尽了各种方法但始终没有使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

三、教育策略:

1 、改变教育方法 ,变强化缺点为强化优点。

刚开始时,我班三位老师十分着急,常常提醒他不要把手放在嘴里 ,可是,事与愿违,你越是不要他吃手 ,他却越是吃的厉害了,好象是故意跟我们作对似的,真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式 ,我发现我们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那就是我们始终都只是不停的提醒王其森不要吃手,而这种做法只能是对其错误做法的不断强化 。因此 ,我及时改变了教育方法 ,变强化缺点为强化优点 。即在王其森不吃手的时候(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我就会马上对全班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发现其森长大了,变成大哥哥了 ,你们看他现在不吃手了,对吗? ”王其森听到我对他的表扬,高兴的笑了 ,同时把他那刚刚抬起来想要放进嘴里的手指又拿了下来。就这样在我一次一次淡化缺点、强化优点的教育过程中,王其森吃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2、时时关注,转移注意力 。

王其森常常在老师不经意的时候 ,发现他又吃手了,所以,我时刻都在关注他 ,每当我发现他吃手了,就想很多的办法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在上课时发现他吃手了,我就用眼神提醒他 ,或让他做到我的身边 ,拉拉他的小手,在活动时,我鼓励他积极参与活动 ,让他在专心的活动中忘记“吃手了”。睡觉时,我就坐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背,让他很快入睡 ,这样也能监督他在睡觉的时候不吸手 。

四 、启示: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其森吃手的毛病慢慢的改正了,看到他一天天在进步 ,看到家长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里感到了无限的欣慰。其实,在教育上 ,老师只要能做个有心人,关注每一位幼儿,我想 ,再难教的孩子也会教得好的。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三

一、情况描述:

王其森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 ,终于初见成效,开始慢慢地改变他不说话的性格,变的活泼开朗起来 ,吸手指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并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同伴和游戏活动中来了 。在白天的活动中,王其森的表现一直很稳定 ,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开始懂得感受游戏的乐趣并流露出开心、快乐的神情,可是每到下午4点钟左右 ,(也许王其森估计到这个时候妈妈大概要来了,)总是喜欢一个人站到门口,要不就一不留神跑出门外去找妈妈叫他进来或抱他进来都不愿意 ,非要站在门口,让老师们感到很无奈也很担心……。

二 、成因分析:

针对王其森这种情况,我和其他的老师共同探讨 ,和他的父母进行多次的沟通交流 ,找出原因,由于在幼儿园呆了一天了,时间很长了 ,这个时候的王其森开始想起他的爸爸妈妈和爷爷了,怯弱的情感又开始表现出来了。

三、教育策略:

1、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兴趣点为突破口转移幼儿的情感 。

我发现每次当王其森站在门口等妈妈时 ,他对班上开展的体育活动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我针对我班上的幼儿在排队下楼活动时总喜欢抢着排第一的情况,我让王其森来当第一个 ,这一招还真灵,他再也不到门口等妈妈了,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这边来了。在活动中 ,我发现他最喜欢玩粘球了,可由于数量有限,他好几次都玩不到粘球 ,因此在活动中 ,他就提不起兴趣了,一个人闷闷不乐的站到旁边,眼睛盯着幼儿园的大门口 ,等待着爸爸妈妈。看到这种情景,我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了一下,拿来一副粘球和他一块玩 ,这下他可高兴了,和我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每天当我发现他想回家的时候 ,我就及时地抓住了他最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他的视线,慢慢地,他也能和其他幼儿一样 ,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很投入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了 。

2 、家园紧密配合,减少孩子长时间等待家长的现象 。

为了避免王其森焦急等待的情绪 ,我与他的父母商量 ,让他们尽量能早一点来接幼儿,能让他在玩活动时的高兴情绪能继续保持下去,不要让他感到孤独和焦虑。

三 、启示:

通过对王其森的引导教育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抓住了孩子的兴趣 ,以孩子的兴趣点做为突破口,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听话、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优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去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兴趣点。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四

一、情况描述:

王其森的性格转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但他的交往能力和表现能力还较差 。集体活动时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游戏时不愿意当,总爱躲在别人的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面对困难时害怕 、退缩 ,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过的玩具、游戏 。在活动总选择比较容易的项目,逃避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活动 ,等等。

二 、成因分析:

原来王其森的爸爸妈妈工作忙很少照顾他 ,他长期跟着爷爷,老人对他过度照顾,过分保护 ,实际上剥夺了他锻炼的机会,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活动能力 ,游戏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别人交往 ,事事依赖他人,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败。

三、教育策略:

1 、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 ,放手培养,帮助孩子学会竞争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的、非常自信的。老师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帮助孩子在某个领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使孩子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另外,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 ,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 。如: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他画完一幅画的时候 ,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他,每当他得到表扬时,他总会流露出一股很自豪的神情。慢慢地 ,其他的小朋友也对他刮目相看了,也喜欢和他一块玩了。

2、鼓励教育孩子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

孩子总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赞 。 、我利用这种心理特点 ,无论王其森做什么事,善于对他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 ,还充分利用各种途径 ,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使孩子多获得成功,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2、正确评价孩子。

如果孩子从老师那里常常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 ,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 、果敢,而且情绪稳定 ,有很强的自信心 。相反,如果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时否定的,孩子的行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训斥 ,他便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行为变得无所适从,畏缩胆小 ,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赖性强 ,缺乏自信。因此 ,多以积极的、肯定的态度来对待王其森,对他有进步的行为表示肯定,并让家长对他的好的行为也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现在 ,我开始发现他的眼神里渐渐没有以前那种畏缩的神情了,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的笑声也越来越响亮了 。

四、启示:

当我看到王其森这几个月以来的进步,我越来越感觉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应着手于没位幼儿的特点,努力寻求多种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个案跟踪记录大班

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益智区

实地记录:陈灏霖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 ,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 。只见,陈灏霖小朋友一个人站在旁边。我就问他:“陈灏霖: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说:“我不想玩。 ”我说:“区域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区域玩 ,好不好?”他点点头 。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样与小朋友一起玩。

评价:由于陈灏霖的父母很少带他到人多的地方玩 ,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和同伴一起玩。当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进了区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样去和他们一起玩 。只有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 。

幼儿园个案跟踪记录大班

 幼儿情况简介 : 姓名:xx 年龄:6 性别:男 班级:大一班

 幼儿表现:

 宝宝刚来幼儿园虽然没有哭闹现象 ,但是比较自由,没有什么自我约束。比如上课时没有注意听讲的习惯,会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如玩区角游戏时会自由走动;如吃饭时间到了 ,同伴们去吃了,他要特别去请;如用餐比较邋遢,没有三净的意识;再如睡觉时他特别喜欢讲话 ,有什么说什么,没有一点自控能力。

 成因分析:

 1 、宝宝没有读过幼儿园,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及在园的常规等不熟悉 。

 2、宝宝是外地幼儿 ,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不是很好。

 3、宝宝是中班年龄,在培养目标上和大班幼儿有些差距。

 4 、宝宝的个性比较直爽,想什么就做什么 。

 跟踪培养目标: 通过家园联手 ,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 ,让宝宝逐步适应幼儿园大班的生活,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集体意识。让宝宝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并逐渐适应 ,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始什么活动了,知道自己在集体活动及个别活动中应该如何遵守规则,知道和同伴友好相处并初步建立良好的友谊。

 具体措施:

 1、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并保持联系 ,达成一致的教养共识和同一的评价标准 。

 2、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不漠视微小的进步;不放过每一次教育契机,及时指引其正确的'做法。

 3 、鼓励宝宝和同伴交往、合作、分享。

 案例一:

 发生情境:自由活动

 情况描述: 刚过完春节 ,为了开展春节这一小主题站点,我们请家长配合幼儿带一些喜庆用品到幼儿园供幼儿学习用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天,我们班的心怡宝宝带了很多糖果想分给小朋友吃 ,于是每一为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份礼物。第二天,祝升磊开心地跑到我的跟前,从紧紧抱着的小书包内取出一颗糖果 ,对我说:“老师 ,你瞧,我带了糖。”于是,我下意识地问他:“你带来是分给小朋友吃的还是自己吃的? ”“我妈妈说不能给其他小朋友吃的 。”一边说边连忙将糖果放进了小书包 。

 分析与反思:

 大多数独生子女小孩都比较自我 ,好吃的好用的都会占为己有,再加上家庭的教育如果也以自我为中心的话,小孩很容易只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 ,在情感上相对比较冷淡些。我们不仅在对小孩方面要加强感化教育外,也应该和家长沟通,达成一致的教养目标。

 案例二:

 发生情境:来园离园

 情况描述: 这一天 ,我们纷发了部分学习用品给每一位幼儿自己保管,为了用时及时,关照幼儿将这些学习用品放在自己的柜子里 ,等学期结束后再拿回家 。放学的时候,祝升磊很快地将这些学习用品放进了自己的书包内,预备带回家 ,我的搭班老师看到后进行了说教。第二天。第三天 ,祝升磊一走进教室就很开心地走向我,并从小书包中取出一张蜡笔画,有花有太阳 。我一时纳闷了 ,为什么他那么开心?为什么他要给我看他的画?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第二天终于将学习用品带了回家,并进行了“创作”。

 分析与反思:

 当天放学我立即将祝升磊把应该放学校里用的一套学习用品这件事情告诉了来园接他的爸爸 ,并通过告知爸爸将拿了回家的学习用品拿来幼儿园用。

 后来觉得除了跟家长说明情况外,作为教师应该多花些时间在祝升磊宝宝上,走进他 ,了解他,和他也进行进一步沟通,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将学习用品带来 。

 日常表现 :调皮 、捣蛋 ,大概就是最适合他的形容词,每天老师都得念叨他好几个名字。吃饭、睡觉、上课无不提醒,就是一个自制力欠佳的孩子 ,不过呢 ,小家伙和老师还是挺能聊的,感情还不错,有时候吧 ,真拿他没办法......

 培养目标:

 1 、上课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 、自律 。

 观察记录:

 时间:xx年11月19日 地点:操场 内容:散步

 开学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了,小家伙们对老师也熟悉啦!不过,这个小家伙对老师似乎就是自来熟。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地热情 ,这家伙也和老师慢慢亲近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行,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感 ,不过有些时候,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矩,可是......饭后散步是一直都有的活动 ,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入睡,这也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方式。可小家伙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把散步当成了一种娱乐 ,还时常和老师说:“老师 ,我们可不可以去钻山洞? ”从散步的情况来看,就是一般那些调皮的孩子站在前面也会变得乖巧,可子汶就不是这么说 ,站后面和孩子们在追追跑跑,站前面似乎就是不跑了,但嘴巴就说个不停 。可是 ,这天刘老师一经过我们班,这小家伙顿时站直了,瞬间乖巧的感觉......

 个案分析:

 由上可见 ,小家伙是可以做好的,是不是老师对他的要求放低了?在他面前还是不够严肃呢?然后他就放纵了?对于刘老师,他又能管好自己?

 指导措施:

 1、寻求刘老师的教育方针 。

 2、找孩子谈话。

 这个班 ,小 、中班的时候都是由刘老师带的,常规一直都很好,但是 ,由我接手以后 ,尤其是现在学期末了,我越发觉得这群孩子“松散”了很多,我感到很无力。

万股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