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儿童读物大致有哪几种?
各个时代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叫蒙学。
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 。
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 、《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
这些都算是儿童启蒙读物。每个私塾所教授的各不相同 ,但“三百千 ”却是几乎所有的私塾开蒙的必读书 。
扩展资料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 ,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 ,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 、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
古代 ,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 ,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另外蒙学也指蒙馆,启蒙的学塾 ,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百度百科-蒙学
宋代的蒙学教材 ,较之唐代,在内容体系方面更为完备。就内容的分类来讲,至少包括历史类、博物类 、伦理道德类、起居礼仪类和综合类 。
历史类的启蒙教材 ,主要有诗人王逢原的《十七史蒙求》,枢密院属吏刘班的《两汉蒙求》,史学家黄继善的《史学提要》等。这类蒙学教材都采用了唐代后期诗人李翰《蒙求》四言韵语的体例 ,以便于诵读记忆。
博物类的启蒙教材,主要有政治家方逢辰的《名物蒙求》,著名学者王应麟的《小学绀珠》和《三字经》。
伦理道德类的启蒙教材主要有理学家朱熹的《小学》、《训蒙诗》 ,诗人和词人吕本中的《童蒙训》,理学家吕祖谦的《少仪外传》,著名学者刘清之的《戒子通录》等 。
起居礼仪类的启蒙教材。主要有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 、《训诂斋规》,理学家真德秀的《教子斋规》等。
家庭范围内训诫类的综合性启蒙教材 ,主要有史学家司马光的《家范》,政治家和词人赵鼎的《家训笔录》,学者袁采的《世范》 ,著名词人叶梦得的《石林家训》等 。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