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小动物怎样过冬》的说课稿
一 、 活动名称:
《小动物怎样过冬》
二、 活动目的与要求:
1、通过观察 、探索了解一些小动物的过冬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采取不同的过冬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帮助幼儿获得天冷须防寒的经验,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
2、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锻炼身体。
三、活动准备:
四、活动过程
1 、教师学刮风声,问:小朋友你刚才听到的这个声音是什么声音?哪个季节刮这样的风?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所看到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
2、讨论:冬天非常寒冷 ,我们怎么样来过冬呢?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是怎样过冬的?
3、探索:小动物到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呢?
4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个故事,名字叫《动物怎样过冬》,故事里有谁?他们怎样过冬?
幼儿答:一种动物 ,教师就出示这种动物正在过冬的画面 。
蝙蝠:后脚钩挂在树洞睡觉,冬眠。
松鼠:贮存食物。 梅花鹿:换皮毛 。 小白兔:换皮毛。
5、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出示。
①中青蛙、蛇 、乌龟、狗熊都和故事中的蝙蝠一样,所采用了同样过冬方式(冬眠)。
②教师讲解狗熊冬天躲在树洞里 ,有时饿了也会出来找东西吃,听到声音也会醒来,它属于冬眠 。
6、出示2:你还看到谁用什么样的方式过冬?
中的蚂蚁和故事中的松鼠用同样方式过冬(贮存食物)。
结论:松鼠 、蚂蚁、田鼠、老鼠都贮存食物过冬。
7 、出示3:小兔子怎样过冬?(小兔子换毛过冬) 。还有谁和小兔子一样换毛过冬?(猫、狗、狼、狐狸 、麻雀都是换毛过冬)
8、出示4:燕子、大雁飞往南方
冬天到了 ,咱们这儿怎么只有喜鹊 、麻雀、乌鸦呢?大雁和燕子呢?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小结: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了,这种方法叫迁移过冬
9、出示5:还有一种方法是躲在温暖的屋子里过冬,他们大都是害虫 ,我们要消灭它,猜猜是什么?(苍蝇 、蚊子)
10、刚才小朋友了解了小动物采用不同方式过冬,下面教师用动作提示 ,让幼儿说一说、练一练:
冬眠的有: 换毛的有:
贮存粮食的有: 温暖屋子里过冬的有: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说课稿
幼儿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过冬?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 、理解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知道动物如何过冬主要有四种形式:⑴躲藏;⑵冬眠;⑶迁徙;⑷换毛;
2、理解词汇:冬眠、迁徙等。
3 、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并具有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过冬 ”的录像带、录像机、电视机、各类动物的磁铁教具 、动物胸饰、录音机、磁带等 。
活动过程
1 、复习巩固“人们是如何御寒的”。
教师用语--今天的天气真冷啊 ,我们都穿上什么衣服了?人们除了穿上厚衣服以外,还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过冬呢?
2、科学教育“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用语--人们是这样过冬的,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教师用语--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动物过冬的办法 ,那么究竟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现在,老师就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
⑵ 、幼儿观看录像一遍:
要求:A录像上有哪些小动物;B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幼儿根据录像内容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内容 ,出示相应的磁铁教具。
⑶、幼儿再次观看录像,并出规定格画面,进行动行过冬形式的归类 。
教师用语--小动物们也很能干 ,它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过冬,那么小动们用了哪些好办法呢?我们再看一遍录像。
要求:A这些是什么小动物;B它们是用什么方式过冬的。
(根据定格画面,并运用磁铁教具帮助功儿进行归类)
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
(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 ”)
冬眠--青蛙 、蛇、熊(蝙蝠、刺猬 、蜗牛、蚯蚓)等;
(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
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等;
(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反复练习新词“迁徙” 。
换毛--狮子 、狐狸、狗、羊(鸡 、鸭、兔)等。
⑷、巩固动物过冬的四种主要开式:躲藏 、冬眠、迁徙、换毛。
教师用语--现在 ,我相问问小朋友:小动物想了几个好办法过冬的,又是哪些好办法呢?
⑸ 、教师总结:小动物们很聪明,想出好办法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它们有的躲藏,有的冬眠,有的迁徙,还有的换毛 。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3、结束部分
游戏--动物过冬。
请劝儿选择所扮演的动物角色 ,并根据其过冬方式进行游戏。(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过冬》附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大班上册主题为“动物我们的朋友”中的科学探索活动《动物怎样过冬》,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在孩子们眼中,小动物就是我们人类亲密的小伙伴。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和小动物有关的问题,“新纲要 ”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还要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兴趣。”基于此我选择了这节有关小动物的科学探索活动 。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现在大自然已步入寒冷的冬季。选择“动物怎样过冬”这样的题材,与此时此刻的环境会有很好的结合性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生活习性 ,并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和探究小动物生活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拓展孩子的视野,突破一些未知的问题。
二 、说教法学法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班上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纲要”为依据,确立了在“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孩子们的年龄在增长,探究欲望也在逐步加强 ,因此目标定位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生活习性与季节关系。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 。2: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和探索小动物生活的兴趣。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3:加深幼儿更加爱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 。“新纲要 ”中指出,活动材料的准备应为活动目标的达成而服务。为使整个活动得到深化 ,并呈现趣味性、综合性 、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动物过冬课件、小动物的及过冬标志。
三 、说活动过程
活动材料的准备为活动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我们都知道要想活动目标顺利实现、重难点得以突破 ,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 。本次活动流程有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活动。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探究动物过冬的方式。第三个环节是以游戏方式巩固知识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去探究问题是我们活动的目的所在,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非常轻松的探索环境。让每位孩子通过观察、思考 、讨论、游戏的方式探究动物过冬的生活方式。促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地想、大胆地说 、快乐地玩。
下面就来说说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活动一开始,为了巧妙地引出“过冬方式”这一主题我首先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 ,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说出人类的多种过冬方式。引导孩子很快就进入了一个主动思考,积极应答的学习氛围中。也为进入下一个环节 “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做好了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 ,老师为小朋友播放了课件,在课件中把问题抛给了孩子,给孩子带来形象而生动的视觉、听觉冲击的同时,也引导孩子进入了一个主动思考的学习氛围中。在孩子们大胆表述完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后。老师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 ,而是又一次播放课件,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寻求答案所在 。正如《新纲要》中所说,要尽量创造条件 ,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 ,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体现。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 、合作者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经验后,我又给了孩子一次新的任务。请孩子们结合前面的探究结果。说出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如:刺猬、天鹅的过冬方式) 。这就加大了活动的难度,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 ,也再次拓展了孩子们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接下来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小动物冬眠的原因。感受小动物生命的珍贵。激发幼儿更加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
为使本次活动再次提升,我们将进入第三环节,以游戏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游戏中孩子们模仿了各种小动物冬眠的方式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找到相应的过冬标记,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活动的趣味性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升华 。更为有利地帮助了孩子亲身体验探究的结果。在游戏中老师会适时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表现汇聚在语言表述中,让每位幼儿都和同伴去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整个活动,以《纲要》为指导 ,力求为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 。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本次活动始终以由简到难 ,层层递进的方式方法引导并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活动中我会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教育情感、亲切的行为体态来感染每位孩子,为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快乐打下基础 。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 、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 ,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 ,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 ,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关心)
其次 、句式训练,体会关系 。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 。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关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 ,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如 ,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 ,解决难点。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 、男女分角色朗读、个别戴头饰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到台上分角色朗读和全班分角色朗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
第五、总结板书,知识拓展。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你还知道那种小动物 ,他们也用这样的过冬方式来过冬?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 。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 、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 。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 、表情和姿态 ,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