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捐的文物最多
照片上的这位可敬的长者,是中山大学的商承祚教授 。商先生与陈寅恪、容庚 、饶宗颐并称岭南四大家 ,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 、教育家。
先生以毕生心血研究和收藏文物,精于鉴别,收藏甚丰。为了收藏文物 ,不辞辛劳,有时甚至不惜借贷典当 。
先生晚年主张“藏宝于国,施惠于国 ,施惠于民 ”。从1964年起,多次将珍藏文物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收藏单位。
尤为难得的是,先生辞世后,他的子女秉承父志 ,继续捐赠文物 。先后捐给深圳博物馆的,就有5批571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年前人们所用的文字和武器。可以看到战国的铜镜 、汉代的木简、唐人的写经、清朝的瓷器……。喜爱书画艺术的人 ,可以近距离观摩祝允明、董其昌 、王铎等名家的手迹,欣赏郑板桥、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的墨宝 。
“商家捐献给国家的文物,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质量上,都居全国第一。”国家文物局局长如是说。
看了这么多稀世珍宝,知道商家有如此贡献 ,深感先生的人品,和他的藏品一样,都是国之瑰宝 ,千古流芳 。
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是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原籍云南 ,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生性耿直,号称“东怪”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 、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光绪六年进士 ,授翰林编修。三为国子监祭酒 。庚子年,义和团攻掠京津,授任京师团练大臣。
王懿荣泛涉书史 ,嗜金石,撰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 、《福山金石志》等。与翁同龢、徐郙、潘祖荫 、吴大澄、罗振玉、刘鹗等鉴藏家和学者交流密切 。善书法,深得慈禧赏识 ,慈禧御笔作画,时命王懿荣题志。
王懿荣的著作成就
王懿荣对甲骨文字的最初判断,被后来的研究所证实。王懿荣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精深的研究 ,殷墟甲骨文经他之手,从“龙骨 ”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被继续当作“药材”而遭毁灭的厄运。王懿荣对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甲骨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而且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其重要性可以同古希腊的特洛伊遗址的发现相媲美 ,并形成了甲骨学和殷商考古这两门全新的学科。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