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植物》解读_1
艳小明
1、 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植物》内容设计上主要有2个目的。
1.运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 ,再次走出教室,观察 、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单元学习的整体回顾 。
2.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 ,感受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关心,爱护校园的植物。
2、 学情分析
解读了教材 ,我们再来分析分析学生,看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1.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对校园环境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 ,强调注意安全,特别重要 。
2.除了少数孩子,大多数的孩子是不知道校园里植物的准确名称。需要老师提前准备 ,例如准备有拼音的植物名片等等。
3.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小组合作才刚刚开始,一定要根据孩子在第4课参加小组活动表现进行提前预设和准备 。
4.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里有9格 ,按照孩子的特点,他们会想把它都画完,这会影响孩子去仔细观察植物的特征 ,所以要提示学生找到几种就记录几种,重要的是仔细观察,不一定要把9个方格填满。
3、 教学目标
有了对教材和学情的基本认识 ,我们来关注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她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
科学探究
1.通过实地观察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 ,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 、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 ,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请注意,用**标注的这些动词,是每个目标孩子要达到的程度 ,请对应去达成。特别提示,我对这个目标进行了进一步阐述,由原来的改为“提出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 ”
4、 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 ,提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本单元的观察方法,带领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实地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交流观察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请老师们一定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授课 。
5、? 教学准备
要上好室外观察课,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我把它专门提出来 ,请您注意。
教师准备:
1.课前进行场地选择,有多种多样的植物(最好是灌木丛,适合学生的观察高度 ,降低画画要求);
2.学生的观察能在教师视野之内;
3.教师提前认识植物名称,并制作带有拼音的植物名片。
4.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
6 、 教学过程
1. 主要环节
接下来,向您介绍本课主要环节的指导方法。
本课主要环节一共有3个 ,分别是(1)活动前指导:集体观察、记录;大约用时7分钟(2)活动中:分组观察、记录;大约用时23分钟(3)活动后:组织全班研讨,关注激励评价 。大约用时10分钟。
2. 教学建议
第一个环节,活动前指导:集体观察 、记录
本环节的指导方法是:学生上台示范 ,其余学生纠错或补充
首先,用PPT呈现一张大的银杏树图(成都的常见树,我们学校里也有) ,老师直接介绍银杏树的树干、树枝,树叶,还有埋在土壤里的根。请一位孩子上台示范怎么观察这棵大树?其他小朋友,可以纠错或上台示范补充 。这里的目的是复习整体观察方法:先远远地站着观察 ,然后把高度和形状画下来,再走近观察树干和树叶。
强调两个追问:第一个:怎么把这棵树的这些部分画下来呢?
第二个追问:怎么观察树干和树叶?
这个部分的设计目的:运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为学生走出教室 ,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做好准备。
接着: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用课件展示外出提示:1.在老师指定的区域内观察植物;2.注意安全。3.不伤害植物;4.携带科学记录单和铅笔. 5.选定一棵植物,把它画在活动手册上。一年级孩子小 ,建议老师带着孩子把要求认真读2遍 。
第二个环节:活动中的分组观察 、记录
这个环节的指导方法是:教师通过关键问题来引导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视的要点:1.安全保障 2. 纪律约束 3. 进程调控
先组织教学:
1.学生排队外出,统一带到老师指定的活动区域。
2.四人小组观察,每个小组跟随组长一起行动 ,观察完一种植物再观察另一种植物。(为了节约时间,老师需要课前和小组长进行沟通,激励他带领好其他小朋友)
3.约定集合时间和集合地点 。老师控制观察时间20分钟。
关键问题指导:
1.如果小组观察完一棵树 ,可以再观察其他植物,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
2.可以把植物拼音名称记录下来。
3巡视指导学生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引导:比如看到叶子会掉,黄了;树上有果子;有些花枯萎了;树叶被虫子咬了;树的茎有的硬有的软;仙人掌的肉是不是叶子 ,刺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等等)
(三)活动后:组织全班研讨,关注激励评价
1.控制好时间,到点及时整队集合 ,进入第三个环节。
2. 指导方法:展示交流、可实物与图样结合
3.汇报顺序:
A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物投影下请学生描述画下来的植物特征,说说在哪里发现的。
B 其他同学对同一种植物的观察发现进行补充 。
C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 ,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尝试让学生相互解答。
4.汇报中针对学生语言表达不足时,适时追问和引导的问题:
A这棵植物长在校园的什么地方?
B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
C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部分 ,能具体描述一下吗?(让学生将自己捡的样本进行展示交流:比如叶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将关键内容记入班级记录表中。
5.汇报中的新发现、新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对这些疑问展开交流
1.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
2.小草很软,是不是没有茎?
3.植物生长都需要土壤吗?
4.植物开的花有什么用?
5.这棵植物开花了 ,以后会怎样变化呢?
再次拿出本单元起始课学习制作的班级记录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习前的哪些疑问已经解决,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补充到记录表中 ,并挂在教室里 。
7 、 划重点
1. 外出观察前,先借助对一棵植物的观察,复习前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2.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有拼音的植物名片 ,并划定区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 重视实地观察,指导学生仔细、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 。
4. 教师巡视指导时以及交流汇报中 ,都要用追问学生有什么新发现,鼓励学生提问题。
5. 课后注意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行为,让教学目标逐一得到落实。
这就是本课的解读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题目有生活中的环保、传统节日文化体验 、校园植物调查与养护 。
1、生活中的环保。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情况,如垃圾分类、水资源利用、能源节约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并采取实际行动,如制作环保海报 、开展环保宣传等 。
2、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本课题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如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同学们可以分组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并亲身参与其中,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
3 、校园植物调查与养护。本课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通过调查和养护植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可以分组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生长情况等,并记录在表格中 。同时,同学们可以学习植物养护知识 ,为校园植物制作养护方案,并亲自实施养护行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 、关注社会问题 ,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合作探究,这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