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者专栏文章正文

初中政治新课导入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作者专栏 2025年10月20日 18:36 48 紫蓝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但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着缺乏趣味性的弱点 。导入语虽短,其意却深 ,一种新颖而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入法设计大多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 ,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创新导入设计 ,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就介绍几种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种设计方法。

第一、影视导入法

作为一种艺术,影视剧本源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并加以艺术升华 。因此 ,众多的影视节目从课外向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历史的感性材料 ,如果在导入语中给予画龙点睛的讲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这一巨大感性知识宝库,使课内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生活与教学相联系,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引用国产大片《甲午风云》 ,教师可以如此开始讲述:有一部影片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该片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末中日之间丰岛 、黄海两次海战,场面浩大 、气势宏伟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颂歌。那么,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经过这一番解说,而早已了解于胸的同学们脱口而出:“甲午风云”。教师趁机引导“对 ”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在此时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呢?从而开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这样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画面首先使学生情感融入课堂,而早已存在于脑中的影片的感官体验更使他们与历史的距离缩短。

第二、设问导入法

可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如由影片《乱世佳人》或小说《飘》,设问“主人公是哪个国家的? ”“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他们国家这一时期发生了什么大事?”由此引出美国内战 。在教学中 ,教师的“导 ” ,是为了学生的“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应该细观察 、巧琢磨、精心设问。又如,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 ,不妨这样设问导入新课 。1929年10月24日,是让世界震惊的一天,人们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五” 。这一天 ,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纽约股市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会引发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股市而不是其他行业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美国人心目中一切痛苦的根源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现在的学生对股票并不完全陌生,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 ,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

第三、歌曲导入法

顾名思义,就是以一首歌曲进入新课 。一首优美的歌曲 ,可以给人快乐 ,让疲劳的大脑得以休息。通过歌曲,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程气氛。所选歌曲要和本课内容有联系 ,内容也必须文明健康,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 。如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时,可以插入播放《春天的故事》 ,然后设计问题:本歌曲歌颂了哪位伟大人物?他对中国有何贡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既可实现自然的过渡到本课上来。世界史讲到“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课时,可以播放《国际歌》,然后设计问题:本歌曲是怎么诞生的?它反映了什么伟大的精神?从而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

第四 、悬念导入法

设置一个悬念 ,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节课中去 。我讲《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 ,我相信你们都吃过油条,谁能给我讲讲油条的来历?然后我就就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学生肯定饶有兴趣。那好我们就学习《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学完这一课 ,你们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学生迫不及待得读了起来,当讲到岳飞被榛桧所害时讲述故事《油条的来历》)如教《玄奘和鉴真》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知道里边的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吗?他们为什么要到西天去取经?这个问题一提出 ,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抓住时机向学生说明:《西游记》是明朝文学家吴承恩根据玄奘西游这个历史事实加以神话虚构而写成的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除玄奘是实有其人,取经是实有其事外 ,其他都同历史不相干。《西游记》中说玄奘是到西天去取经,历史上的玄奘则是到印度去取经的。那么玄奘西游印度的决心怎样?他到印度后又怎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思考,很快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

第五、概括谈话法

结合教材重点 ,先向同学概括展示本章本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 ,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如《唐朝前期的繁盛》一章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期的全貌:“唐朝,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 ,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 ,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的风俗习惯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为学习本章和以后几章内容打下了基础。

第六、典故或成语导入法

学生所熟悉的许多成语或典故,也可作为导入的材料 。如用“纸上谈兵”导入“长平之战 ”;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导入“班超通西域”;用“卧薪尝胆 ”导入“吴越争霸 ”;用“破釜沉舟”导入“项羽起义 ”;用“三顾茅庐 ”导入“赤壁之战”…… 上述众多的成语故事或典故虽为学生所熟知 ,但究其来源却大多鲜为学生所知,故利用成语或典故导入,颇具新鲜感 ,且饶有兴味 ,可使学生迅速地产生求知欲望。故事 、典故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 ,还有复习法、倒叙法、图示法 、诗词法、探究导入法等等 。哪些方法更有效和实用呢?这就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选择相应的导入方式,使课堂教学趋于完美 ,达到预定的课堂教学效果。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谈古论今,从人类的起源一直追溯到近现代社会,将人类历史经历最精彩的篇章都囊括其中 ,使中华民族的智慧 、荣辱以及兴衰等都讲述地淋漓尽致。因此,历史课程被认定为是培养我国青少年爱国情怀的重要学科 。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还能增长智慧,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社会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但是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得基础教育的全面推进仍存在许多困难 ,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欠缺

现如今,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已把历史课程归为小三门一类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 ,只是重视主课的教学,对于历史教学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怕历史教学会分散学生的精力 ,为此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教学 。

(二)教学管理过程比较随意

通过调查和了解发现,有的学校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管理比较随意,具体体现在设置课程和课时上 ,对于初三的课程安排,有的学校并未安排历史课,抑或是将其安排在课表中 ,但是实际教学中并未上历史课,或者将课时进行了删减,历史课通常要为主课让道。这样的教学管理过程根本无法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在考试形式过程中 ,也是比较随意 ,有时开卷,有时闭卷,有时组织统一考试 ,有时自行安排等等,这都是影响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

(三)历史教学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专任教师往往难以保证。现在历史教师中,有一部分都不是专科教师,都是一些学校内部转行的教师 ,比如一些年龄较大 、身体暂时不适的,或者是不能胜任主课程教学的教师领导等等,甚至还有兼职教师。这样组成的历史教学师资队伍 ,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

(四)初中历史教研氛围欠缺

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研究存在很大误区,对于市级以上的科研人员很少过问初中历史教学,而是注重高中历史。在各个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中 ,初中历史远不及主课的教研活动 ,从而使得历史教师缺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导致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从而直接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五)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这主要是教师教学水平引起的 ,因为许多历史教师都是非本专业的,那么往往他们自己心里就会认为不会教历史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敷衍了事,难以把握历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不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都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备课中也是草草了事,对课堂教学不认真,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增加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机会

首先 ,在历史教师的选择上,应该选择本专业的教师,且应该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宽阔的知识面 。

其次 ,应增加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机会 ,使其及时充电,从而避免教师队伍的落伍。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培训过程中 ,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及时地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培训内容不应该过于枯燥乏味和深奥,应采取快乐教学的方式 ,使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培训形式也要丰富多彩,不要仅仅拘泥于讲座培训,令教师在培训中受到启发 ,从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 ,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来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还应该注重其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往往可以和语文、地理很好地进行结合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 ,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 ,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 。如对秦始皇 、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进行综合评价。

(三)平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极具趣味的科目 ,其内容丰富多彩,深受一些学生的喜爱。但是,如前所述 ,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偏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 。为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对

首先 ,要学会高效听课:

1 、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 ,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 ,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 ”的旁观者 ,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 ,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 、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 ,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其次 ,要学会记忆:

1 、要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 、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 ,方便记忆、温习 、掌握 。同时 ,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 。所谓合理 ,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 ,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 、晚上临睡前 ,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 ”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 ,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 、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 、思维力等方面 。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 ,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 ,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 ,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

最后,要学会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 ,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 ,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 ,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 。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 ,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 。三是要总结 、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 ,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万股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