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足疗养生好处
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 ,除了要增添衣物注意保暖以外,还要保养好自己的足部。
人的双脚处于人体最远端,脂肪薄 、保暖能力差 。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 ,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
特别是在冬季,天气渐凉 ,寒从脚起。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所以,冬天养护好双脚至关重要。
要如何给足部保暖呢?
活动脚趾
起床前脚趾上下活动20次,然后用脚画圆圈活动脚踝,正反方向各10次 ,再将大腿收紧放松10次。
这样可让身体活动开,下床不会感觉太冷 。
立冬泡脚
每晚睡前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不仅能放松全身 ,而且能感觉到一股暖气顺着脚部蔓延至全身,还有利于睡眠。
可以使用生姜或艾叶热水泡脚,可促进机体阴阳气的调和。
保持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体质 ,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 。
脚部的活动可使脚部的肌肉 、筋膜、韧带、穴位 、神经末梢得到锻炼,并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 ,改善脚部供热状况。
穿袜睡觉
有的人睡前被子盖得好好的,半夜总被冻醒,发现双脚在杯子外被冻得冰凉。如果这时穿着袜子 ,即使蹬被子,也不容易受凉。
夜晚在上床后,体温会有所降低,如果这时穿着袜子 ,可以使双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快速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
鞋袜要穿合适
鞋子窄小会阻碍血液循环,不易保温。
特别是秋冬季节 ,我们穿的鞋子应以舒适暖和为主。
足部保暖除选择宽松、柔软、保暧性能好的鞋袜之外,易出脚汗者,鞋内还应放上吸湿性较好的鞋垫 ,双足的表面温度宜维持在28℃~30℃最为舒适 。
足康助每个人的每一步路都能走出健康。
随着冬天的到来,我们势必要更加注重脚部的保养。
除了在家时穿柔软舒适的保健袜和棉拖以外,外出和运动都必不可少一双舒适的健康鞋 。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
在李白的诗中,道出了冬日静好 。立冬之夜再寒冷 ,诗人的心中因为有诗情画意,所以热切。
我们亦能彼此之间传递爱意与温暖。
足康科技健康保护鞋是科技的创新,是温暖的传递 。也是亲友间互相表达爱意和关怀的舒适选择。
希望每个人都能抓住入冬的时机,好好陪伴家人 ,传递你的爱。
——END——
编辑:足康科技
图源:pixabay、足康科技(侵删)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内容引用或改编自其他公众平台及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 ,请及时联系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那么冬季该怎么养生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 ,希望对你有用!
冬季养生的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 、血运不畅 ,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 。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 ,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面板致密 ,水溼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 、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 ,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易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症状,老年男性则可加重排尿困难症状,甚则出现急性尿潴留 。因此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肾的养护。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
1、早睡晚起 ,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 ,天醒我醒 。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 、晚起,不熬夜 ,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 ,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 *** 。
提示:睡前醒后小仪式 。晚上早点上床 ,练习瑜伽的打坐调息,或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 ,艾灸或热敷小腹***关元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 ,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 。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 ,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2、冬季保暖三个重点
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 、脚暖 。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阳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的经验是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 ,到春天就会患温病***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阳虚体质的人,冬天做身体 *** 时 ,要减少背部 *** 的时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 ,背部 *** 和 *** 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泄 。相反,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艾灸,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络 ,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可以重点做膻中穴***双乳中间***、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指***等穴位。
提示:防感冒小偏方 。如果不小心受凉风寒,可以用姜片 、红糖煮水喝。还可以用葱白、姜片、糯米煮粥 ,加适量米醋,制成“神仙粥 ”,预防风寒感冒 ,效果非常好。
3、无泄面板——冬季运动要适度
中医讲冬季运动时要“无泄面板”,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面板外泄 。人体的面板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 ,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 ,否则面板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 、血瘀体质者较多 ,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选择室内游泳馆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提示: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 ,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 。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浴后,要吹干头发 ,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4 、多晒背,壮阳气
冬天是抑郁高发的季节,这与缺乏日晒有关系 。冬季里中医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 ,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 ,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 。阳气补足了,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提示:冬天里的阳光情绪很重要。面对年终考核等职场挑战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 。养生专家提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情绪。也可以通过倾诉、唱歌、理智的争论等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 ,保持心态平和。
5 、固肾藏精,有节制
进入冬季,肾经变得活跃起来 ,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 ,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最易见效 。肾精主要靠养,节约使用,才能细水长流。而补肾第一要点就是节制 *** 。古人在阴历11月和5月提倡夫妻分床而睡。就是认为这两个月房事过度 ,会使身体消耗比较大,应该加以节制 。
6、进补不忘控制体重
对于白领丽人来说,冬季进补,最担心的后果就是体重增加。女性35岁以后 ,可能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常有饥饿感,特别是在冬季 ,随着食欲增强,不知不觉体重就上升了。
下面两个办法,帮你解决进补和体重的难题 ,进补看口味 。你的口味变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口味的变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 ,现在爱吃咸的了;以前不爱吃糖,现在爱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乐的感觉。这些习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脏器的虚实。中医认为 ,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辣入肺 、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 。想吃酸的,可能是因为肝火太旺。肾虚的人,本能地想补充咸的东西来调动肾气。我们可以适度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 ,但不要娇纵它,应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 。比如海参 、海带等海产品是咸味入肾的食品,可以用来补肾虚。茯苓、小米、莲子可以健脾。西红柿、柑橘 、香蕉、紫米、枸杞可以养肝 。
提示:“素食进补”正当时。古时资源匮乏 ,进补荤腥给身体增加热量来抵御严寒。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 。梨 、藕、萝卜如果生吃,就是寒凉之品 ,但是加热熟吃,就不会伤身。还有桂圆、木瓜 、百合、以及山药、芋头 、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样可以进补到位。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