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 、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本文的教学思路很清晰 ,是我们磨课选中的一篇课文 。
? 要想备好课,单元目标一定要把握好。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 ,了解主要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有了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又认真研读本课教材 ,参考教学资料,积极和组内老师一起研讨磨课初稿。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本班学生特点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并积极参与了磨课活动 。
?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设计时我注重对他们的引导。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风声,雨声,闪电,雷声等多媒体音效创设模拟雷雨前的情景 ,使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还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雨的生动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 ,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乌云压顶,空气沉闷 ,树枝乱摆,动物逃遁。文字的画面感非常强,一个“压”字传神的写出了乌云低沉厚重 。课上 ,我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这些动词,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描写了哪些景物?教学生学会提取关键词语 ,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结合课后习题,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出示雷雨前后的文字、 ,让学生结合板书说一说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 。
? 教学中,重视朗读,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 ,从而让学生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课上有老师的范读,学生的示范读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在读中感受雷雨中的情景。让男女生来比赛读,看看谁读出了雨越下越大的气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雷雨来得急 ,去得快的特点 。
?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简笔画加关键词的形式,展示雷雨前、中、后的景物的变化 ,思路清晰,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提取关键词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语不够丰富 ,针对性不够强,课堂组织语言还是不够严谨等,这些都需要自己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不断积累和磨练。
部编版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奇妙的大自然手抄报
爱大自然的手抄报精简又好看模板
小学生爱大自然的手抄报漂亮又唯美素材
借用尺子画出笔直的文字栏一张关于走进大自然的手抄报就画好啦
小学生大自然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奇妙的大自然手抄报内容简单的
认识自然有所启示天台小学1504班认识大自然手抄报
大自然手抄报六年级简单精选5张
关于大自然的手抄报2020大自然手抄报清楚
爱大自然的手抄报唯美又精简素材资料
认识自然有所启示天台小学1504班认识大自然手抄报
亲近大自然手抄报
奇妙的大自然手抄报
走进大自然手抄报的
认识大自然 神奇大自然延职附小二年级12班主题手抄报荟萃
二年级下册大自然奥秘手抄报 二年级下册手抄报
小学生走进大自然手抄报简单画法超级简单的走进大自然手抄报模板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们关于大自然的启示手抄报作品吧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古诗二首》的第二首教读课文。本单元围绕 ”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编排内容 ,教学重点是”通过提取主要信息与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要求读诗句,想象画面。孩子们通过朗诵与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入情入理,感受西湖荷花的美丽明艳。本首古诗是宋代杨万里所作 ,是一首送别诗,是最能体现“诚斋体 ”的特点的诗歌之一,全诗明白晓畅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 ,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新课标(2011)版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我们的课堂就开始关注学生阅读个性的张扬,倡导并鼓励“多元解读”。综上,且结合学生学情等具体情况 ,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寻求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在想象中大致理解诗的意思 ,感受西湖的美,让学生体会送别诗的情感;并能书写正确规范的汉字。
一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晓、慈”等五个生字,会写“湖、莲 ”五个生字 。
2.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感受西湖的荷花与碧叶之美,诗人送别好友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取文中重点字词、观察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想象古诗画面 ,感受西湖的荷花与碧叶之美,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
3.利用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倡导鼓励多元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西湖之美 ,体会友人间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
二、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 、提取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三、教学难点 :理解“毕竟”的意思。
四 、教学时数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课型 :新授课
六、教法设计 :朗读法、品读法 、讨论探究法、小组合作、点拨指导。(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层层设疑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让学生比较自由的发挥 ,大胆思考 、讨论,提高能力 。)
七、学法设计 :想象画面、圈点法
八 、教学用具 :以传统教具为主,多媒体技术教具为辅
九、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的作者和《小池》的作者是同一人 ,他是?
预设——杨万里。
是的,杨万里可是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一生为官清正廉洁 ,有很多好朋友。高中进士,身为皇帝秘书的林子方就是其中一位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志同道合 、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有一天 ,林子方要被调离皇帝身边,也离开好友杨万里的身边去福州任知州。山高路远,一去可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 。因此 ,杨万里便写了一首诗来送别友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送别诗。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 。
(二)解题
1.试着自己读读题目,和大家分享你的停顿。
1. 你的停顿读得非常好!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晓”是什么意思?“谁送谁? ”
(“晓”从日,尧是高地的意思。太阳升起来了 ,就是天亮的意思 。)
预设:杨万里早上的时候从净慈寺送别友人。
3.带着对题目的理解,全班齐读题目。
(三)朗读诗歌,感受画面
1. 多种形式读诗
①先自由朗读,再师生对读
师读:毕竟西湖
生接:——六月中
师读:风光不与
生接:——四时同
师读:接天莲叶
生接:——无穷碧
师读:映日荷花
生接:——别样红
②请大家给本首诗的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标注拼音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中、同、红三字押韵。
③古代人写诗读诗,都讲求一个古韵 。老师现在给这首诗做了一点批注。请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手势,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学生自己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带着手势试着读一读。
⑤男女生对读 。(配乐读)
2.想象画面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前两句)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天刚刚蒙蒙亮的早晨,大诗人杨万里送别他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一直来到美丽的西湖旁 ,一幅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出示课文插图)
①此刻,你就是杨万里,你在眼前的美景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荷花 、莲叶
追问:什么样的荷花 ,什么样的莲叶?
预设:美丽的荷花,红色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很大的荷叶··
②理解:无穷碧。
这些莲叶的颜色是?你从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预设“碧”
追问:只有一种碧绿的绿色吗?
预设:还有墨绿 、翠绿
小结:这些碧绿的、墨绿的、翠绿的荷叶绿得各不相同,他们大大小小,层层叠叠 ,一直连接到了——
预设:天边
追问:接天莲叶无穷碧,荷叶真的连接到了天上吗?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预设:是好像接到了天上,说明荷叶非常多 ,看出了作者非常喜欢西湖,西湖的莲叶也非常美 。
②重点理解:别样红。
荷叶这么美?那,荷花是怎么样的呢?诗人具体是怎么写的?
预设:荷花也非常美。映日荷花别样红 。
追问:仔细观察并结合生活实际 ,想一想,“别样红 ”是什么样的红?
预设:非常美丽的红。
追问:映日荷花写的是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美丽。试想一下,美丽的荷花池中不仅有荷花 、莲叶 ,杨大诗人,你还能看到什么呀?
预设:荷叶上滚动着露珠、蹲着青蛙,水里游着小鱼、小虾和蝌蚪 ,荷花上还有飞翔的蝴蝶······
3.情景创设,读出意味(学习前两句)
?①看到如此美丽的西湖,杨万里不禁感叹到:——
(PPT上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②四时指的是?
③六月是夏季 ,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想说的意思是?
预设:六月的西湖真美啊,就是与其他季节都不同 。
④谁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说的前两句,建议用上“哇 、啊、哪、啊”等等这样的感叹词。
追问:试着猜猜“毕竟”是什么意思?
明确:终究 、到底
小结:这西湖真是美啊!当太阳高照 ,映着满池荷花莲叶时,可以看到可以看出,杨万里送林子方已经从清晨送到了中午。你能感受到的是 ,这对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
预设:深厚
(四)体会送别情,补充送林子方的第一首诗
是的,这对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朋友即将远行 ,可是为什么诗人从头至尾通篇写的只是西湖美景,却不见写人?写送别之情?不是很奇怪吗?
说好的“送林子方”呢?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
1.前后四人唯一小组,进行讨论 ,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循环播放配乐朗诵的诗歌。讨论完结束)
诗人虽然在写景,其实心里在想:________
预设:这美好的景,你应该留下来;
你这次是去福州,一个很远的地方做官 ,希望你前程似锦,顺利、平安;
······
总结:是的,我们古人表达感情时非常含蓄。常常借助景物表达感情 。就如杨万里的这首诗 ,虽然写的是西湖美景,但其实重在表达自己对友人去远方做官的或担忧、或祝福 、或劝告的感情。
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 ”。
(五)指导书写
这么美的诗,我们得落实到笔上 ,这节课我们就把莲这个字写一写 。
1. 观察田字格中“莲”,明确上下结构。
2. 找准占位和关键笔画,书空笔画。
3. 教师范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 。
4. 投影展评。
(六)作业
?1.回家试着想一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很美 ,但它是杨万里送给好友的一首诗,你们读他有什么用?可以试着和爸爸妈妈讨论下。
2.借助网络资源试着搜索“送别诗”,看看你都会哪些?
(二选一)
十、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