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福利文章正文

品读国学精粹下联是啥

游戏福利 2025年09月28日 20:31 6 凡梦

1 、点亮智慧人生

2 、夯实文化基础

3、弘扬传统文化

4、汲取民族智慧

品读国学精粹,点亮智慧人生这副对联表达了学习中华文化 ,让自己变博学有知识智慧的意思 ,品读和点亮对应,都是动词,国学精粹和智慧人生相对应。

品读国学精粹 ,夯实文化基础这对对联表达了认真学习国学精粹,例如孔子 、孟子等,为文化知识打牢基础 ,为以后学习更深奥的知识做准备 。品读和夯实对应,都是动词,国学精粹和文化基础相对应 。

品读国学精粹 ,弘扬传统文化这对对联表达了研究学习中华国学精粹,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意思,让世人不忘国学精粹。品读和弘扬对应 ,都是动词,国学精粹和传统文化相对应。

品读国学精粹,汲取民族智慧这对对联表达了学习研究国学精粹 ,努力学习把里面几千年总结的经验和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品读和汲取对应 ,都是动词,国学精粹和民族智慧相对应。

扩展资料:

对联基本格律如下:

1、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中相对的每组词或短句的字数相等 。

2、仄起平收。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字 ,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3 、平仄相对 。上下联中相对的词组或短句的最后一个字要平仄相对,即上联的字是平声,下联就应是仄声 ,或相反。

4、词性相当。上下联中相对应的词或词组要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以此类推 。

5、内容相联。上面四点讲的都是“对 ”,最后一点还要做到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关联,才可称为“联 ”(特殊情况例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 ,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

这句话的出处是:唐代·韩愈《进学解》

这句话的原文我给大家节选了其中包含这句话的一段,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招诸生立馆下 ,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 ,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 ,无患有司之不公。”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 ,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 ,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 ,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 ,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

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呢:

这篇文章应当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 、教授生徒。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 ” ,实际上是感叹不遇 、自抒愤懑之作。

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这篇《进学解》:

《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具有典型意义,故而传诵不绝 。此外,第二段中谈古文写作一节 ,可供了解其古文理论和文学好尚 ,也值得注意 。其所举取法对象止于西汉,那是因东汉以后文章骈偶成分渐多,与古文家崇尚散体的主张不合之故。所举除儒家经典外 ,尚有子书《庄子》、史书《史记》以及《楚辞》和司马相如 、扬雄的赋 、杂文等。这数家作品往往雄深宏伟,奇崛不凡,韩愈好尚正在于此 。他曾称屈原、孟轲、司马迁 、司马相如、扬雄为“古之豪杰之士”(《答崔立之书》)。这与古文运动前期某些论者片面地将“道”与文学的审美特性对立起来 ,以至鄙视屈原、宋玉以下作家是很不相同的。

《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此种写法古已有之 。西汉东方朔作《答客难》,扬雄仿之而作《解嘲》 ,其后继作者甚多。但《进学解》仍能给人以新鲜感。这与它善于出没变化有关 。如第二段先大段铺写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数语写其不遇之状,语气强烈。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 ,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 、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 ,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 。又如通篇使人悲慨 ,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 ,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 ,而具有滑稽意味 。总之,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 、意趣却多变化 ,耐咀嚼 。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如以“口不绝吟 ”、“手不停披”状先生之勤学,以“踵常途之促促 ,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写选拔培育人才等等 ,不但化抽象为具体 ,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至于“贪多务得” 、“细大不捐”、“含英咀华 ”、“佶屈聱牙” 、“同工异曲” 、“动辄得咎 ”、“俱收并蓄 ”、“投闲置散”等词语,既富于独创性,又贴切凝练 ,今天都已成为常用成语 。又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 ,将丰富的人生体验提炼为短句,发人深思,有如格言。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 ,此类具有独创性的语句却如此之多,实在使人不能不惊叹作者在文学语言方面的创造能力。此外,本文文体系沿袭扬雄《解嘲》 ,采押韵的赋体,又大量使用整齐排比的句式,读来声韵铿锵 ,琅琅上口 ,也增加了其艺术的魅力 。▲

最后,关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再介绍一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 ” ,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 ,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 ,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 ,年五十七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 。元丰元年(1078年) ,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 、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 ”、“气盛言宜 ”、“务去陈言” 、“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万股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