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者专栏文章正文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作者专栏 2025年10月09日 21:49 3 敬荣荣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负荆请罪》 、《尊王攘夷》 、《问鼎中原》、《退避三舍》、《老马识途》 、《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纸上谈兵》 、《一鸣惊人》。

1、《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 ,因蔺相如多次立功 ,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 ,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 ,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 ,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 ,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 ,实施改革 ,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 ,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 ”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 ,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 ,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 ,两军在城濮相遇 ,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 ,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 ,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一、小白与纠争国君王位:

 鲍叔牙生在富裕人家,是齐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家贫 ,是公子纠的老师 。管仲才华出众,智慧超人,鲍叔牙对他赞赏不已 ,两人虽家境不同,但自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彼此相知相识 ,成为莫逆之交 。

 齐国当时很乱 ,为避祸,公子小白随鲍叔牙出奔莒国,公子纠随管仲出奔鲁国。管鲍两人相约 ,将来不论两位公子谁做了齐国国君,我们都要合力辅佐,务使齐成为最强的一个国家。

 得悉齐襄公故世 ,管鲍两人,各陪着公子小白和纠回齐国争夺王位 。路上四人相遇,素有神箭手之称的管仲 ,为护主举箭射向小白,小白口吐鲜血,应声而倒。这一箭其实并未射中小白 ,机智的小白,假装被射中,他咬破舌头 ,倒地不起 ,骗过了聪明的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小白这一瞬间的反应,其聪明就非常人所及 。等管仲和纠到了齐国 ,小白早已登上了君位。

 二 、知贤 、荐贤、让贤的鲍叔牙:

 面对一个要射杀死自己的凶手,小白要杀之而后快的心情是值得体谅的。鲍叔牙站在辅佐小白的立场,力加劝止 ,认为建国之初,得一人才不易,何况当时各为其主 ,情有可原 。更对小白说:「如果国君胸无大志,只想把齐治好,我鲍叔牙就有这个能力 ,如果你要称霸称王,则非管仲不可」小白是胸有大志的人,最终接受了管仲 ,但并未重用 ,才有不听管仲之言而善自伐鲁之举。

 三、伐鲁大败:

 鲁是一小国,自知不敌齐国,但齐既主动来犯 ,战是败,不战也是败。这时有一乡野村夫,曹刿(音贵)自荐称懂兵法 ,鲁王情急无人敢战之下,就用其为三军统帅,战场上齐军一再击鼓攻击 ,曹刿皆不出战,即使齐军极尽辱骂挑衅,曹刿仍不下令出战 。直到齐军三通攻击鼓起 ,曹刿乃下令击鼓迎战,大败齐军,鲁王大喜。

 曹刿说这就是「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的道理。

 齐军丢盔卸甲大败而归,齐国民众扶老携幼在城门口翘首以待亲人归来,迎到的却是一具具尸体 ,顿时人们声声呼唤阵亡将士的名字,那副景像,撕人心肺!管仲此时才惊觉管仲阻他伐鲁是有先见之明的 。

 四 、金台拜相:

 这一战齐军死了三千将士 ,小白深感无法向国人交待,回国后,始感受到管仲劝阻他伐鲁之用心 。但此时的管仲心灰意冷 ,气小白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心生辞去之意他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写下他的治国策略 ,请鲍叔牙转交给小白。他从牧民、形势、权修 、立政、到兵法、霸形 、霸言。桓公看后惊讶管仲的奇才,乃亲自向管仲请罪 。继而就有金台隆重拜相之举,拜管仲为仲父。

 齐桓公对管仲从「仇人」到「任而不用」到「金台拜相」最后「拜为仲父」 ,完成他一生伟大的事业。

 五、管鲍之交----管仲口中的鲍叔牙:

 管仲说:

 我曾经替鲍叔牙策划事情 ,反而使他更加挫败,陷于困境,鲍叔牙不以为我愚笨 ,他知道时运有顺与不顺 。我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以为我无能,他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我曾多次打仗多次怯战 ,鲍叔牙不以为我胆小,他知道我母亲需要我奉养。公子纠失败,我被囚禁遭受屈辱 ,鲍叔牙不以为我无耻,知道我有胸怀天下的大志 。真所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鲍叔牙对管仲那种知贤、荐贤 、让贤从不为流言中伤的友情 ,一直流传后世,为大家交友的典范。管仲病危时,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继宰相否?管仲却说 ,鲍叔牙太正直 ,见不得人身有一点瑕疵,这种性格,律己则可 ,责人则不可,水至清不养鱼啊!鲍叔牙听后笑说,管仲公而忘私 ,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尊敬他推荐他的原因。

 六、齐桓公悲惨的人生结局:

 管仲临终之时,一再劝桓公「去竖刁、除易牙 、远公子开方」其理由是:竖刁自宫入事桓公 ,身且不爱安能爱君!易牙烹其子以膳公,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公子开方 ,弃母久宦,其母不爱,安能爱君!

 但桓公在生活上仍然离不开这三个弄臣 ,最终齐桓公还是败在这三个小人身上 。

 管仲死 ,桓公请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以将此三人赶出宫为条件,桓公乃令三人离开宫中 ,后来因在饮食起居上不能少了这三人,乃私自将其招回,鲍叔牙怒而辞官而去。最后桓公身体日衰 ,三人专权,众人皆不得接近桓公,桓公之子又争执不断 ,桓公死后十一日,尸虫爬出才知桓公已死,但诸公子仍争立不休 ,死后六十七日始得入殓,春秋五霸之首,何等强悍!何等风光!孰能料最后的人生结局竟是如此的凄惨!

?

万股资讯 网站地图